一项即将生效的税务新规,正在终结中国外贸行业长期存在的"买单出口"灰色模式,无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转型压力。
2025年10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7号)将正式生效。
这份公告第七条规定,以代理方式(含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方式)出口货物的企业,在预缴申报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情况。
如果企业未准确报送,将作为自营方式,由其承担相应出口金额应申报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这意味着长期以来通过"买单出口"的灰色操作空间将被彻底压缩。
什么是买单报关?外贸行业的灰色传统
买单报关,指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或个人,通过购买其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或报关行的报关单据,来完成货物进出口报关手续的行为。
通俗来讲,当出口方没有出口权,或不想使用自己公司抬头名称的出口单时,通过报关行买其它有出口权公司的出口单证,借用他人公司名称出口,当然不享有退税的权利。
这种模式在中国外贸行业尤其盛行。它的产生源于进出口资质门
槛较高、出口主体之间商业竞争保密需要、零散小件出口需求增长以及拼单拼柜集中报关节省成本的历史背景。
新政核心变化:穿透式监管到来
17号公告的核心在于"穿透式监管",要求代理出口企业必须披露实际委托出口方的信息,彻底改变了过去信息不透明的状况。
三大刚性要求
必须穿透至"实际委托方":代理企业报送的信息必须指向境内实际生产销售单位,而非代理链条中的中间环节。
必须同步报送三类关键信息:包括实际委托方的法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对应海关出口报关单号、出口金额等。
必须承担穿透式监管责任:构建"税务-海关-外汇"三位一体的监管闭环,与海关总署277号令、15号公告及金税四期系统形成联动。
违规的严重后果
一旦违规,企业将面临阶梯式追责:
直接税务追责:视同自营缴纳全额所得税(最高可达出口额的25%);
附加经济处罚: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年化18.25%),若被认定为"故意隐瞒",将面临最高5倍的逃税罚款;
长期信用惩戒:纳入高风险监控名单,实施3年以上的全流程监管,影响出口退税审核、外汇结算和海关信用等级评定。
受影响行业与群体:全面覆盖外贸生态
新政影响广泛,几乎涵盖所有外贸相关行业和群体。
主要受影响行业
钢材行业:作为买单出口的重灾区,钢材市场从2021年国家取消大多数钢材退税后,买单出口现象就开始盛行。有人通过买单出口模式,将国家的13%的税收损失作为补贴,非法获取海外订单。
市场采购贸易:以广州、义乌等地为代表的市场采购模式中,大量中小商户依赖买单出口。
跨境电商:尤其是通过B2C模式出口的小卖家,很多没有办理进出口权。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外贸平台需要调整业务模式,加强合规审核。
物流代理企业:各类货运代理、清关公司等需要重新评估业务风险。
主要受影响群体
中小微出口企业:临时性出口的企业、缺乏进出口资质的生产企业将受到直接影响。他们要么申请进出口权,要么寻找正规代理渠道。
外贸代理企业:单纯依靠"借资质、赚差价"的低端代理将被淘汰,需要向具备信息核验、合规风控能力的专业机构转型。
个人外贸创业者:包括跨境电商小卖家、淘宝店主等,个人将不能作为跨境运输纳税主体。
应对策略:多元化方案适应不同企业需求
面对新规,不同规模的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中小卖家:委托正规代理并保存全链路凭证
办理进出口经营权: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拥有自主报关资格。
选择合规代理:谨慎评估代理企业资质,确保其具备合规操作能力。
完整保存凭证:包括采购合同、出口发票、物流单据等,证明货权归属与出口真实性。
成长型卖家:注册香港公司并与外综服企业合作
海外架构设置:考虑注册香港公司或离岸公司,合法享受税务优惠;
与正规外综服合作:选择符合政策导向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业务流合规化: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确保符合监管要求。
成熟卖家:自主办理进出口权并建立全链条退税体系
建立完整出口体系:办理进出口权,建立规范的财务和报关体系;
优化税务结构:合法享受出口退税等政策红利;
内部合规培训: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建立合规文化。
代理企业的应对措施
事前核验:建立委托方资质审核机制,要求提供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货权证明等材料;
事中填报:在预缴申报期内(月度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对照报关单逐笔填报《汇总表》;
事后留存:将委托协议、审核记录、物流单据等资料归档留存至少5年。
行业未来:合规成为跨境出口的"入场券"
此次新政标志着中国外贸行业从 "野蛮生长" 向 "合规红利" 时代的转变。
长期坚持正规申报的企业将摆脱 "劣币驱逐良币" 的困境,在出口退税、融资授信等方面获得更优政策支持。对于行业而言,单纯依靠"借资质、赚差价"的低端代理将被淘汰,具备信息核验、合规风控能力的专业代理机构将获得市场青睐。
外贸行业正在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规则合规。对于企业而言,"买单出口"的违规风险与成本已远高于其可能带来的短期利益。
合规已成为中国外贸行业的唯一出路。
随着10月1日的临近,从事买单出口的贸易商已基本不再接10月及以后的订单,部分参与者甚至选择阶段性歇业。
正规出口渠道的接单量正在回升。一些国有钢厂因缺少买单对价格的扰动,接单反而好转;部分暂不接触买单出口的贸易商,也在积极接触其他品种的含税订单。
未来只属于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规则、重视合规建设的市场主体。